中国哪些城市最适合申办奥运?

焱球网 更新时间:2021-08-12 21:18

谁可以办奥运?办奥运如何不亏本?这是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的探讨一下,算是抛砖引玉!
首先,谁可以办奥运?
题主的问题是超大城市不适合了,关于这个论点我持相反的意见,我认为未来超大城市仍旧是奥运会举办的不二之选。
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关于疫情的,这次东京办赛,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冲击,这是客观事实,但从人类历史的角度上来说,疫情问题,始终是一个短周期的事件,不管是历史上肆虐欧洲的黑死病,还是近代的西班牙流感,还是2003年我国遭遇的SARS,以及这一次肆虐全球的新冠,再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是短暂的事件,尽管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但就像历史上人类屡次遭遇疾病困扰所呈现的最终结果那样,疫情终究会过去,一定不会阻碍人类的进步。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东京所遭遇的奥运打击只是一场意外,人类一定有办法和能力走出当前的困境,不管现在这个世界有多么巨大的分歧和争执,世界终究还是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去。
其二是关于办赛能力的问题,只有超大城市才能够承载奥运会这样大体量的赛事的承办,过去一百多年来,不管奥运带来的是赚钱还是亏损,事实证明,能够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是在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实现奥运办赛的,脱离现实的经济环境来办赛,是不现实的,因为办奥运,不单单是显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不是单纯的建场馆,建道路,修缮城市这么简单,背后所蕴含的隐形成本十分巨大,这不是一个中小规模城市能够承受的。
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整个希腊面临了国家破产的困局,虽然希腊当时经济的崩盘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但很难讲奥运没有在其中起到负面的牵引,包括南非世界杯之后,南非的经济也陷入了长期停滞,也很难说不是一个世界杯办赛带来了巨大且长期的经济负面效应。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小城市办规模巨大的赛事,是很难在经济层面立的住脚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百多年来,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国,巴西是为数不多的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的,但中国有巨大的经济体量作为支撑,而巴西毫无疑问并没有通过奥运会捞到多少好处。
第二个问题,奥运会究竟要怎么赚钱?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可以提出一些想法,无关对错,请轻喷。
第一,奥运会是一项文化意义明显大于经济意义的体育活动,不论奥运会的受关注程度几何,谈及奥运会,人们更多的谈到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价值观的传承,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
顾拜旦先生创办现代奥运会的目的其实也是如此,更多的是为了传承体育精神,实现人类团结。
这就导致奥运会在设立伊始,其商业化的能力就不是很强。
奥运会涉及三十多个单项,这里有很多单项都是有历史渊源和主办国的意愿决定的,比如这届东京奥运会的空手道项目,其影响力几乎仅局限在日本,且商业价值并不高,办赛的目的也有不能明说之状,自然是为了主办国多拿些奖牌而设立的。
这样的项目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为数不少,虽然我并不认为商业价值高的体育项目才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业价值低的项目对于主办国而言可以讲就是额外的负担,因为钱投入了,可能根本没办法收回成本,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商业化的项目与奥运会的结合处于游离的状态。
最典型的商业化成功的体育项目,篮球,足球和网球,为什么这三个运动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如此广的受众,原因很简单,及其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使得这三项运动非常有钱,有钱就可以做很多事,包括运动推广,办赛推广,运动员推广,比如NBA每年的选秀活动,其关注度丝毫不亚于明星选秀类节目,运动员不单是运动员,也是体育明星,与赛事捆绑的各种广告铺天盖地。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一面是越来越炫目的比赛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一面是更多的商业投资,让主办方有更多的钱把比赛办的更炫目,更有意思,更多周边。
而奥运会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商业运作上的保守和踟蹰不前,让奥运会很难真正融入高度商业化的主流体育项目,所以我们看到,足球,篮球,网球等主流运动项目对于奥运会的看法都是半推半就,觉得应该有,但又觉得奥运不能冲击现有的格局,这就直接导致了奥运会并非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的最高水准,例如足球项目对年龄的限制使得奥运会足球无非就是一个青少年比赛,因为国际足联很担心奥运会会冲击到世界杯的地位。
由此可见,国际奥委会与国际足联之间并没有达成实质上的商业合作,甚至有竞争的意味在其中,而这样的局面不但表现在足球这样的主流运动上,包括篮球,网球也是一样的。
如果主流项目不能成为高水平的赛事,那么观赛人群,商业属性无疑大大降低,自然也很难给奥运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所以,我以为,奥运会应该主动的去跟主流项目的国际协会建立更为广泛的商业联系和商业合作,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足篮网这类项目的奥运会地位大幅度提升,产生的商业收益由奥组委,主办国和单项体育组织三者共享,毫无疑问,让单项体育组织更多的参与奥运,共享奥运经济,是最有效的提升奥运会影响力的和收益的办法之一。
今年东京奥运会上滑板等项目的引入彰显了奥运会吸引年轻人的决心,但我以为,这样的举措同样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年轻人不等于喜欢滑板,年轻人的喜好同样是多元化的,有人喜欢滑板就必然有人喜欢其他,所以是否增设滑板项目,并不会引发年轻人的更多关注,真正阻碍人们观赛的并不是奥运会以前缺少滑板这样的运动,而是因为奥运会的很多项目并非最高水平的比赛。
就比如这届奥运会之前,网球界的大牌球员纷纷退赛,没有大牌球星的参与,奥运网球项目星光黯淡,又怎么会有更多的关注?究其原因还是奥运网球项目的历史地位不够高,所以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存在。
第三,奥运会的办赛模式游离于过去而忽视未来。
1984年洛杉矶之前,奥运会是不允许有商业化行为的,顾拜旦创立现代奥运会的时候就有三条原则,非职业化,非政治化,非商业化,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奥运会是一项文化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赛事。
很显然,顾拜旦先生的想法是想让奥运会变得更加纯粹而不被其他任何力量所干扰。
但事实上是,奥运会这么大规模的赛事,脱离职业化无疑会让比赛无聊至极,脱离商业化直接会让奥运会无以为继,当然非政治化自然是可以采纳的原则。
1984年之前,奥运会开一届亏一届,最出名的就是蒙特利尔奥运会投入58亿美元,亏了24亿美元,后来为了补窟窿,蒙特利尔搞了一个奥运税,蒙特利尔人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还清债务。
这让后来的奥运会几度面临夭折的惨状,而事实上,非商业化也直接导致了非政治化的不可能,因为想要办赛,离开政府的投入是不可能办赛的,那么哪个政府有钱,自然哪个地方就能办的起奥运会。
1980年的莫斯科和1984年的洛杉矶两届奥运会,可以说是政治化发展的登峰造极的两届奥运会,也是历史上唯二出现抵制奥运会,拒绝参赛的两届奥运会。
因此到了1984年,无以为继的奥运会终于放下身段,允许商业化筹资办赛,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奥运会是一种文化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的比赛的原因。因为说到底奥运会引入商业化模式也不过三十多年。
1984年之后,奥运会商业化的模式其实很简单,就两点,一个是门票收入,一个是转播权收入,对主办国来说,收入还增加一个旅游收入,这算是奥运周边产品了,但说到底也是不成体系。
从2000年悉尼开始,随着奥运会办赛规模越来越大,门票和转播权收入早就无法覆盖奥运的成本,这也导致了2000年之后举办的奥运会几乎都是亏钱。
2004年办奥运几乎把希腊给办破产,2016年里约,巴西也没获得什么好处,而今年的东京则因为疫情原因血亏,所以我们才看到奥委会干脆直接指定城市办赛,一次性的把2024和2028年奥运会给了法国和美国,谁也别争,正好你们有意愿,那就一人一届好了。
为什么奥运会经过了1984-2000年的好日子之后,再度陷入了亏损的窘境呢?
原因在于,奥运会的办赛模式。
这里做一个对比会更清楚,例如网球的四大满贯赛事,历史均超过100年,100年的时间里,四大满贯均有自己的运营团队在负责管理,包括赞助商,转播权,周边产品,可以说是成体系的,例如温布尔顿到了比赛的时候就卖奶油草莓,你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草莓,这就是商业化的一种体现,去看温网不吃草莓,能叫看了温网么?这样的小传统,小商业案例比比皆是,法网每年搞一张独创的海报,这也是一项传统,你来看比赛,就可以买一张海报拿回家,这甚至成了一种收藏。
100多年的时间里,网球四大满贯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各种大大小小的商业化模式来增收,这是一以贯之,聚沙成塔的。
但奥运会不是这样搞商业化的,因为奥运会游荡在世界各地办赛,国际奥委会更像是一个甲方,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奥运会给推销出去,而一旦乙方接了工程,至于怎么赚钱,奥委会就不管了,主办国接了项目到办赛完成一般就是7-8年的时间,这七八年的时间里大多数时候又都只是搞建设,其实主办国也没有办法去思考更多的商业化行为和模式,主办国也只能去找一些大企业赞助,政府补贴和尽快跟各国把转播权给卖出去就完事了,奥运会根本就没有形成一个固有的且逐步扩展外围的商业行为和模式。
1984年的时候,突然带来的转播权收入让洛杉矶赚钱了,但随着办赛规模的扩大,商业行为却没有相应扩大,进账的自然赶不上花出去的。
所以,这要是非要去找根源,奥委会这个甩手掌柜的问题是最大的,真正想要奥运会赚钱,还是要奥委会来主动参与,不断的把一些固有的商业模式固定下来,再主动的把一些新的,无论大小的商业模式添加进来,一面要保证原有的活水不断流,一面要引入新的水源进来,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否则,北京办赛办的再好,北京奥运会结束了,我们也没有义务去帮伦敦讨论如何赚钱这个问题。
而不管是悉尼,雅典,北京,伦敦,里约还是东京,这里面唯一能够全程参与的就是奥委会。
奥委会总寄希望于主办方有新点子,却不想想自己全程参与下来哪些能够固定,哪些可以增加,那么奥运会终归是越办越穷。
中国哪些城市适合办奥运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32界奥运会,没有一届是在中小城市办赛的,要么是首都,要么是主办国的大城市。
为什么大城市更适合办奥运,这里不是说中小城市办不了,而是奥运后遗症的问题。
例如北京的鸟巢,水立方,放在北京即便到今天依旧具备极高的商业价值,如果放在曹县,早就是荒芜一片了,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上海办了世博会,留下了中国馆,现在也成了展览馆,依旧具备很高的价值,如果放在鹤岗呢?估计早就败色了吧?
所以,中国如果要办奥运会,北上广深依旧是不二之选,除此之外,人口超过一千万,且GDP超过一万亿的几座城市也能够承载。
之前看到新闻说厦门有意申办2036奥运会,客观的说,厦门办的起,但奥运这样的赛事对于厦门而言,弊大于利,因为奥运之后,厦门恐怕养不起,无论是人口基础,还是经济基础,都不足以让奥运留下来的东西能够重复利用,现在的奥运办赛思路其实还是在于奥运回点本,奥运会之后长期回血的思路,如果场地场馆利用不起来,长期回血的基础就不存在了,那么就是一届亏本的赛事。
所以,如果中国要再办一届奥运会,上海无疑是最合适的,一来北京办过了,二来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承载的了,承载的起,也能够形成后奥运时代的新商业氛围,而这一点,其他城市很难做到。
下一篇:残奥会最新金牌榜:中国单日狂夺12金
上一篇:奥运男篮阿根廷59:97惨败澳大利亚,止步八强
相关文章